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AI(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愈发受到重视。仅成立一年的上海创智学院,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尤其在招募与培养顶尖人才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模式与策略。学院致力于吸纳“AI天才、奇才、怪才、偏才”闻道资本,不拘一格地纳人才,力求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者。
9月13日,上海创智学院在一周年之际举办了面向育人合作伙伴及家长、学生的开放日活动。在“AI星耀创享汇”上,学院分享了其招生目标与培养特色。创智学院通过多样化的招生措施,探索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介绍,学院实行“一年四季”招生,面向本科高年级、硕士及博士一年级学生,通过创客大赛等形式实施“项目制”实战遴选,旨在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鉴别学生的创新勇气与工程能力。
学院的春季营、夏令营、秋季营和冬令营各具特色闻道资本,春季营专注于考研上岸的学生,夏令营面向全国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秋季营则为已保研至其他高校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拔机会,而冬令营则特意针对已获风投的大学生创业者和在大厂取得重要成果的技术专家,旨在为他们提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这种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不仅吸引了各类人才,也为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人才的选拔上,创智学院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重视学生的抱负、勇气和潜力。学院明确表示,他们需要的是那些勇于冒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是只盯着眼前利益的“算小账”的人。创智学院强调,培养“风险短路”型人才,即那些能够无所畏惧、勇闯“非共识”领域的创新者。“敢于冒险,才能‘捅破天’。”这是学院对未来创新者的期待。
展开剩余44%在教学与培养方式上,创智学院采取灵活的学位评价标准,重点关注学术成果和社会价值。学院不设定强制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通过“学生订约”模式,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获得工作机会,从而消除其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在读博期间大胆探索、勇于挑战。
创智学院还设立了“学术+产业”导师组培养机制,学术导师负责课程修读指导、科学素养培养与学术思维拓展,而产业导师则专注于项目实践指导、产品思维拓展与技术前沿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甚至可以提出将院外专家纳入导师团队的需求。这样的安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他们在实际项目中的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支撑人才培养,创智学院已建成多个核心功能区,包括公共实验中心、创智工坊、智能机器人基础模型区等,未来还将完成更多高端实验室的建设。学院的强大算力基础和开源社区,为师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上海创智学院以其独特的招生与培养模式闻道资本,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新方向。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有才”的年轻人能在AI领域大展宏图,成为引领未来的创新者。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