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春天,德军打过来的时候,丹麦几乎没怎么抵抗。凌晨德军开始进攻,早上六点多,丹麦就宣布投降了,前后也就短短的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同期的法国不一样。法国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手里有240万士兵,76个步兵师,还有14个装甲相关的师。
法国的坦克也不算差,B1重型坦克连德国的三号坦克都怕。拥有这样实力的法国,在德军进攻后,仅仅抵抗了40天也投降了。
大家对这两件事的态度很不一样。有人经常拿法国开玩笑,说“法国人投降前先把G旗涂成白色”,这种调侃慢慢成了“辱法”的梗。
很少有人拿丹麦说事儿,甚至有部分人觉得丹麦投降挺正常。
英国有媒体讽刺过丹麦“祖上是维京海盗,现在却成了怂货”,不过没多少人跟着起哄。
丹麦国土小得没地方退,人口还没上海多,手里的武.器比当时的八路军好不了多少。
展开剩余67%对面是能把精锐师团打垮的德军装甲部队,硬拼确实不现实。
法国就不同了。它在欧洲当了几百年老大聚美策略,曾经横扫过整个陆地,一战还正面打赢过德国。
二战前大家都觉得法国的陆军是世界第.一,结果德军一来,指挥乱成一团。
有的法国士兵去前线增援,晚上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俘虏。
法国前线指挥部早就跑了。这种“说的厉害,打的拉垮”的反差效果,让人忍不住想调侃。
这背后藏着一个简单的道理:要让人觉得“能调侃”,得先有“被调侃的底气”。这个底气就是荣誉感。
打输了会有人觉得丢人,会反思“为什么曾经那么强,现在打成这样”。这种荣誉感让“调侃”有了靶子。
像班里成绩好的同学考砸了,大家会讨论;成绩一直差的同学考砸了,反而没人在意。
丹麦曾经也有过这种底气。历史上它厉害的时候,统治过整个北欧,疆域Z大时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东大的三分之一。
那时候德国还是一堆分散的小势力,北欧更是没形成像样的国家。后来丹麦一点点衰落了,到二战时,好像连“曾经的辉煌”都忘了。
德军打过来,没人想“祖上那么强,现在怎么能认输”,反而觉得“投降早,损失小”。
一个连自己都不觉得该有荣誉感的国家,别人就算想调侃,都找不到发力的地方。
丹麦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实在”。大家更在意自己的小日子,结婚自.由,离婚也简单,网上填个表,Z多三周就能办完离婚。
福利也好,哪怕交税多,大家也觉得有保障。这种“不追求大国面子,只过好小民日子”的心态,让它身上没什么“可被调侃的刺”。
法国不一样。它不仅是欧洲老牌强国,还是殖民大国,过去在不少地方留下过影响。
这些地方的人看着法国从“霸主”变成“40天投降”,难免会觉得“原来你也有今天”。
加上法国自己总说“欧洲第.一”,最后输得那么狼狈,自然成了调侃的焦点。
说到底,“辱法”不是真要欺负法国,是因为法国曾经站得太高,大家对它有期待。
期待落了空,调侃就来了。丹麦早就从“北欧霸主”变成了小国家,大家对它没那么多“必.须强硬”的期待,投降了也没人觉得“这是丢了脸面”。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能被调侃聚美策略,至少说明曾经被寄予过“不能输”的期望;连被调侃的资格都没有,往往是因为早就没人觉得“你该赢”了。
发布于:福建省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