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持续了整整28天,我们军队伤亡约有27000人,其中牺牲了大约6000多人牛股远期策略,受伤人数则超过21000人。许世友将军后来回忆这场战争时,形容它既是“惨胜”,也是“大胜”。这两句话听起来简单,却承载着沉重而深刻的含义。
要说清楚这场战争的背景,得先了解当时的国际局势。那个时期全球局势动荡不安,苏联试图向南方扩张势力,于1978年底与越南签订了一个条约,实际上是在为越南撑腰。越南当时刚刚结束了对美战争,觉得自己实力大增,黎笋上台后,立志要在东南亚地区称王称霸,雄心勃勃。
事实上,我们和越南曾经关系非常友好。抗法、抗美时期,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从1950年到1978年牛股远期策略,累计对越援助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算),大多数都是无偿援助。军事物资成船成船地运过去,从最基础的步枪弹药,到大型工业设备,再到粮食和布匹,应有尽有。基本上越南打仗和日常生活所需,我们几乎全包了。然而,越南后来却变了脸,开始占领我国南沙群岛,边境地区不断挑衅,从1974年到1979年间,他们挑衅次数超过3500次,导致我们数百名官兵和平民伤亡。我们多次劝说、警告,但都无济于事。
展开剩余66%终于到了1979年2月17日,我们无奈开战。东线战场由许世友将军指挥,西线由杨得志将军负责。起初进展顺利,但越军对地形熟悉,战争逐渐变得艰难。越军正规军和民兵混合作战,隐藏在密林中进行游击战术,频繁打冷枪、设陷阱。我们的许多战士是北方人,根本不适应丛林作战环境,许多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就牺牲了。
最关键的战场是谅山。那里是越南北部的重要门户,一旦失守,河内城的防线将不复存在。许世友下达铁令,务必夺回这座山。山上布满了钢筋混凝土工事,越军藏身其中,向下投掷手榴弹。我们的战士为了冲锋,甚至踩着战友的尸体向前推进。最终夺下谅山后,越南急忙从柬埔寨调回部分主力精锐部队(比如308师)保卫河内,但他们想称霸东南亚的计划已经被这次战争大大挫败。
经过28天激烈战斗,我们选择撤军。越南方面的伤亡远远超过我们。许世友称这是一场“惨胜”,因为付出的代价极为沉重。他私下多次感叹,部队之间协同作战存在严重问题,炮火打得时机不对,有的连队一上阵就溃散,武器也频频卡壳,尤其是在丛林中根本难以使用。看到这些损失,许世友这位经历丰富的老将军多夜难眠。
那为什么这场战争又被称为“大胜”呢?因为越南的称霸野心被彻底遏制,柬埔寨和老挝地区的压力大大减轻。国际社会也看到了,中国并不是谁都能轻易挑战的强国,边境再无人敢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让解放军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我们改进训练和装备。可以说,中国军队后来一步步走向现代化,这场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十多年过去了,边境如今安宁无事。但那些牺牲的战士们,很多不过十八九岁,甚至没有留下清晰的照片。他们的父母收到的,往往只是那一封沉重的通知书和几件染血的衣服。
有时回想起来,许世友说的“惨胜”与“大胜”,其实是一体两面。惨,是因为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凋零;胜,是因为国家守住了疆土,换来了后来的安稳。哪有什么轻松的胜利?不过是有人承担了最艰难的重担。换作是你,在那个时刻,会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吗?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